一个关于大通道公交车的疑问
很小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疑问,那就是那种两截的大通道公交车,像下面这样的
是如何把动力从发动机送到驱动轮的呢? 难道是用软管来送动力的?否则在车辆转弯时,中间折弯的地方很难处理。能想到的传动设备都很脆弱易坏。
小时候的问题后来被解决了,以前的公交车发动机是前置的,但它的驱动轮不是后轮,而是中轮。这样传动部分不需要经过中间铰接的地方。
然而像图中这样新的公交车,从外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的发动机是后置的,在后面一节的最后面。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中轮是驱动轮的话,传动部分势必要经过中间的铰接部分。但是如果后轮是驱动轮,这个车前进时候的受力就很不稳了,且不说在转弯时候中间绞盘要吃多大的力,如果车辆折角大一点那就没法前进了。
有人知道现在这种后置式大通道公交车是如何解决传动问题的吗?
多谢。
可以找个机会爬到车底下看看估计就明白了。
简总伟大,搜索了一下,似乎这个中桥驱动的特例车是没有量产的,估计是不太实用,所以基本可以定性就是后桥驱动的了。
1982年推出SG240H MAN D 2566 MUH 240 176 kW (240 PS) – 变速箱: Voith D 851.3
长: 16.500 mm
宽: 2.500 mm
高: 3.00 mm
总质量: 13.250 kg
该车采用发动机后置,但是驱动轴穿过液压铰接盘驱动中桥。此车未量产。
还有更加离谱的SGG240H,机械程度之复杂可以值得称赞。驱动轴需要穿过两个液压铰接盘驱动B和C桥,而A和D负责转向。
继续贴资料,后驱铰接车也有中轴驱动的,一样是用万向节,具体怎么搞,没有找到照片。
http://bbs.52bus.com/viewthread.php?tid=122401&extra=page%3D2
16楼。
此外,居然还有这样的论坛,Orz
http://bbs.52bus.com/forumdisplay.php?fid=3
康康看这个:
http://bbs.8684.cn/thread-52308-1-1.html
简单说,驱动还是在第三轴上,用电脑控制铰链(具体原理未知)以保持行驶稳定。
另外今天出去观察了一下,看来我这个图确实贴错了,图中的这种车确实是发动机前置的,北京路上跑的黄色大通道公交车有两种,都是京华客车出的,一种前置,一种后置。比如 718 用的就是后置式的,外观上看起来,后门离车尾更远一些。
连总,
1: 软管当然可以传动,但想要驱动这么大的东西,希望不大
2: 前轮驱动的车子都是小车,通常用的是球笼式万向节,但那东西负载能力有限,越野车大部分都是四轮驱动的,军卡按说也有这需求,但普通军卡基本就是后轮驱动的,有专门的四轮驱动军卡,但很少。
3: 这个我不觉得,特别车跑起来以后。
4: 电力传动这个我只在电力机车的设计里面见到过,但人家是为了解决起步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个公交车没事干用这个设计做什么。。
跪拜康神,我不知道!
To 李总:
这个将就能解释,但是这样受力还是很别扭,在路面不平,或者上下桥的时候,很容易在坡顶或者坡底出现被后半截推进力给推得车中间撅起来的现象吧?而且液压在这里这么用太容易坏了。
To 猫头孙: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传动,车还没前进,中间部分就因为齿轮的扭矩先弯过来了。
另外,后轮驱动肯定比前轮驱动对发动机功率的要求大,一截的普通汽车也是这样。
是后轮驱动,但是中间的铰接盘是有液压的,由电脑控制,可以解决你说的问题。当然以前的中轮驱动车的铰接盘是自由的,不具备也不需要这个高级功能。
这个我之前也想过,我觉得可能是通过两个齿向外突出的齿轮耦合在一起的,就像是两个手手指相互交叉但是没有握紧的时候。
这个听说是奔驰最先提出的,很久之前还搞了个这方面的专利。
技术上很简单,你见没见过装载机。那种具有大铲子,可以把物体举到很高的位置。道理和他一样。发动机后置,最后轴驱动。完全是推着跑的。关键就是中间的绞盘,液压形式。绞盘左右各有一套液压系统,根据司机对方向盘的扭转程度不同,电脑控制2套液压系统工作,一个向外伸一个向内缩,这样就形成了扭转力矩。而后轮产生的推理也被原封不动的送到了前面。如果没有机会看看公交车的低下,就去工地上看看装载机是如何转向的吧。道理一样,就是技术复杂了一些。
ORZ, 专业人士出手了啊, 多谢~